主辦: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2021003345號-1 網站標識碼:141030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大寧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發布機構: | 索 引 號: | ||
標 題: |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規劃 (2023—203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3-12-13 |
文 號: | 大政辦發〔2023〕66號 | 發布日期: | 2024-01-12 |
主題分類: | 農業、林業、水利 | 主 題 詞: |
大政辦發〔2023〕66號
?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規劃
(2023—2035年)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規劃(2023—2035年)》已經縣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2月13日??????
?
(此件公開發布)
?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規劃(2023—2035年)》
?
目??錄
?
第一章?基本概況
第一節?自然環境概況
第二節?自然資源狀況
第三節?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章?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概況
第一節?林火阻隔系統現狀
第二節?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林火阻隔系統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第三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基本原則
第三節?編制依據
第四節?規劃范圍與期限
第五節?建設目標
第四章?建設布局與建設方案
第一節?建設布局
第二節?建設方案
第三節?規劃建設進度安排
第五章?投資估算
第一節?估算原則與依據
第二節?投資估算
第六章?效益分析
第一節?防火效益
第二節?生態效益
第三節?社會效益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組織保障
第二節?政策保障
第三節?資金保障
第四節?管理保障
第五節?宣傳保障
?
?
?
第一章?基本概況
第一節?自然環境概況??????
一、地理位置
大寧縣位于山西省呂梁山南端,臨汾市西陲,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7′55〞—111°0′40〞,北緯36°16′40〞—36°36′25〞??h境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陜西省延長縣隔黃河相望。東西長50km,南北寬38km??偯娣e963km2。
大寧縣位于晉西呂梁山南端,總面積96219km2,地處東經110°28′—111°01′,北緯36°17′—36°37′之間,地形南北高,中間低,東高西低,形成山、垣、川三個臺階的掌形地貌,中部昕水河自東向西貫穿全縣,注入黃河。全縣海拔在480—1719m之間,全縣三大山系,東部盤龍山、南部二郎山、北部北山,大部分為森林覆蓋。大寧縣地表為第四紀黃土,土體結構松散,易于沖刷,水土流失嚴重,300m以上的溝道4717條。總長5395km,溝壑密度為5.58km/km2,水土流失面積804km2,占全縣總面積的83.1%。長期的水土流失,平整的黃土高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屬典型的黃土殘垣溝壑區。
大寧縣地處昕水河下游,義亭河在縣城匯入昕水河,水資源較為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0.453億m3,其中河川徑流量0.429億m3,地下水資源量0.2096億m3。
昕水河從東往西,貫穿全縣,為過境河流,在縣城城關處有義亭河匯入,至大寧縣徐家垛鄉古鎮村匯入黃河,全長134km,流域面積4326km2,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482萬m3,年均清水流量為3.03m3/s,年均清水總量為9569.8萬m3。
義亭河年均徑流量4970.6萬m3,年均清水流量為0.5m3/s,年均清水總量為15766萬m3。境內共有泉水143處,流量為28.36dm2/s,最大的北桑峨泉水為15dm2/s,最小的只有0.017dm2/s。
第二節?自然資源狀況
一、森林資源
全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58.06萬畝,其中:有林地(喬木林)36.38萬畝、疏林地0.89萬畝、灌木林地4.10萬畝、未成林地8.60萬畝、宜林地4.84萬畝、其他林地3.2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5.13%。森林蓄積64.29萬m3。按起源國有天然林面積16.11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5.24萬畝)、非國有天然林面積5.00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5萬畝)。按公益林等級分,國家級公益林面積26.51萬畝,其中國有國家級公益林面積5.24萬畝、非國有國家級公益林面積21.27萬畝。
二、草原生態系統狀況
大寧縣現有草地圖斑10119個,面積52.03萬畝,全部為其他草地,分布在全縣6個鄉鎮。共有2個草地類,分別為山地草甸類和暖性灌草叢類。主要以暖性灌草叢類為主,山地草甸類占比最小。共有4個草地型,分別為:具灌木的白蓮蒿;具灌木的黃背草;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垂穗披堿草、垂穗鵝觀草。占比較多的草地型為: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垂穗披堿草、垂穗鵝觀草,具灌木的白蓮蒿。
山地草甸類草地型包含:垂穗披堿草、垂穗鵝觀草。暖性灌草叢類草地型包含:具灌木的白蓮蒿,具灌木的黃背草,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主要以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垂穗披堿草、垂穗鵝觀草為主。草地資源產草量為4449.02kg/hm2,可食產草量為3781.67kg/hm2。草地資源綜合植被蓋度為65.75%。
三、濕地生態系統狀況
國土三調及最新年度國土變更的濕地地類面積1.35萬畝。其中省級昕水河濕地公園0.29萬畝。
四、動物資源?
大寧縣動物資源豐富,全縣共有鳥類22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山羊、褐馬雞、獐子等7種,省級保護動物有12余種。
五、植物資源
大寧縣木本植物共有?49科,315 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古老孑遺樹種有:國槐、文冠果、側柏3 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古老孑遺樹種有:銀杏、杜仲、鵝掌楸、連香樹、香果樹等 5 種;屬國家三級保護的珍稀樹種有:10種。
六、古樹名木資源
大寧縣共有古樹名木44 株,其中一級古樹名木22 株,二級古樹5株,三級古樹17株,主要樹種為國槐、側柏、文冠果,楸樹、酸棗、柏樹等。
七、以往項目實施情況
“十四五”期間大寧縣實施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呂梁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中央財政造林補助項目、省級黃河和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建設封山育林工程、縣級林下經濟補助項目等,截止2023年底共完成人工造林4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退化林修復1.8萬畝,人工種草0.6萬畝,草原修復0.5萬畝,林下經濟4.4萬畝項目總投資756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440萬元,省級投資200萬元,縣級投資920萬元。
第三節?社會經濟概況
一、行政區劃與人口
大寧縣隸屬臨汾市,轄3個鎮、2個鄉,60個行政村、4個社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有林場,國土面積962平方公里,人口5.2萬。
二、經濟概況
2022年,大寧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抓好“六穩”“六?!惫ぷ鳎h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第二章?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概況
近年來隨著林業工作穩步發展,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林火阻隔網絡密度得到進一步提升,林火阻隔網絡架構雛形基本形成,森林火災阻隔能力持續加強,全縣沒有發生過森林火災有效保護了全縣森林資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土生態安全,對維護林區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根據調查統計,截止2022年末,大寧縣現有防火阻隔系統總長467.32千米,其中:自然阻隔帶185千米;工程阻隔帶283千米;生物阻隔帶(林內、林緣)8.32千米。林火阻隔網密度5米/公頃。維護全面,狀態良好。
隨著林火阻隔系統不斷建設、完善,在阻火、隔火、斷火、防止火勢蔓延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有效降低了重大森林火災發生幾率。據統計,近5年來,大寧縣沒有發生森林火災。
三、林火阻隔帶建設能力明顯提升
在營造技術方面,通過對生物防火林帶結構、規格、配置、寬度、株行距等相關技術指標進行研究,摸索出了適合本縣的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模式。在營造林方式方面,通過結合大型營造林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意識逐步加強,取得了一定成效。
隨著森林防火責任目標考核機制、防火重點管理制度及防火責任追究制度等森林防火責任體系的持續完善,中央和省、市對林火阻隔系統專項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大寧縣上下對林火阻隔系統防控效能認識不斷提高,各地組織安排和規劃設計林火阻隔系統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為推進全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夯實了基礎。
雖然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機制尚不完善
國家已經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列入各級林業安全生產工作中, 但地方仍然沒有從根本上重視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沒有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列入造林計劃和驗收內容, 沒有實現與營造林“四同步”(同步規劃、 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等。另外,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審批手續繁瑣、周期長,影響工程實施進度。
二、建設預算偏低,整體效果不明顯
目前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投資僅考慮了造林投入,管理資金、長期維護費用考慮不全,加之地方政府投入資金有限,多數地方的隔離帶建設標準偏低。同時,由于經費到位不及時,跟不上物價持續上漲的速度,嚴重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存在“重造輕管”現象,栽后撫育不及時,管理不到位,導致部分新造生物防火林帶保存率低,不能及時郁閉成林,影響防火功能的發揮,整體阻火效果較差。
三、布局不合理,網絡體系不健全
主要體現在沒有建設防火林帶與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緊密結合,有缺口而且較大,同時與縱深方向的阻隔帶相連不緊密,尚未形成網絡體系。至?2022年末,雖然全縣林火阻隔網密度達到了5米/公頃,但是生物阻隔帶密度不足1米/公頃,尚未形成布局合理、科學有效的林火阻隔網絡。由于沒有按系統化要求進行規劃建設,零星、分散、缺失阻隔帶突出。有的地方寬度不夠,起不到阻隔作用,防火效能低。
四、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手段少
國家林業局和省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下撥專項補助資金用于建設防火林帶。由于缺乏全面深入的區劃調查,未將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已建設的生物防火林帶的相關信息調查清楚,并形成地理信息數據庫和電子檔案,致使建設成果無法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林火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手段快速查詢其具體位置、地形地貌、樹種結構、維護措施、具體影像等信息,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跑山路”階段,工作效率低。此外,防火林帶信息也沒有與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成果“一張圖”相結合,沒有落到一張圖上。
第三節?林火阻隔系統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森林防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是國家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事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安全,事關國土生態安全,森林防火責任重于泰山。
一、挑戰
(一)極端天氣增多,森林火災風險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總趨勢仍在持續,高溫干旱大風等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對森林防火極為不利。近幾年,希臘、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等國家先后發生打破本國歷史記錄的森林大火,均與氣候環境變遷存在很大內在關系。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尤其極端干旱天氣增加,導致全球將進入森林火災高發期,森林發生火災的風險不斷加劇,森林防火形勢日益嚴峻。
(二)林下可燃物增多,森林防火壓力加重。隨著森林資源總量不斷增長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重點林區可燃物載量持續增加,容易引發重、特大森林火災。同時,隨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林業生態建設不斷推進,中幼林比重增加,林內植被越來越茂盛,林下枯枝落葉不斷增加,可燃物積累越來越多,森林火災發生概率也隨之增大,森林防火壓力越來越大。
(三)野外用火增多,森林防火難度加大。按照《山西省森林防火“十四五”規劃》,大寧縣以山區為主,全境為森林火災重點防控區,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是防火工作的重點區域。全縣均為森林火災中低風險區。長期以來,受地形地貌的制約,大寧縣絕大部分重點林區的農林業生產呈現“山上植樹,山下種糧”的農林交錯模式,林區群眾傳統生產方式和祭祀習俗根深蒂固,“燒荒”“燒田塊”等農事用火大量存在,春節、清明等節日上墳祭祖、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等祭祀用火屢禁不絕。同時,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各種森林養生、生態休閑旅游等人為活動滲透到林區的每一個角落,點多面廣的野外火源管理極其困難,火災隱患不斷增加,森林防火的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四)社會經濟發展,人為活動頻繁。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寧縣山區的開發力度將會越來越大,隨著風電場等項目的實施,林區人為活動更加頻繁,火災風險日益加劇,亟須加快林火阻隔系統建設,保護森林安全,維護縣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十九大提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國家高度重視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工作。近年來,國家林業局把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實施綠色防火作為預防林火蔓延,減少森林火災損失和危害,保護森林資源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明確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帶為主體的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與林業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
(三)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新技術應用于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財政有專項投入,確保林火阻隔系統建設順利實施。
第三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森林資源安全和國土生態安全為根本,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堅持“因地制宜、因險設防”工作方針,構建從根本上解決森林防火問題的長遠建設目標,逐步建立以生物阻隔帶為主,工程阻隔帶、自然阻隔帶為一體的林火阻隔系統,增強森林防火撲救的能力,提升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理能力,實現綜合管理和有效撲救,將森林火災發生率和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新大寧”作貢獻。
一、堅持科學規劃、統籌設計原則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應科學規劃,與地方各級相關規劃統籌設計,并與其他營造林工程相結合,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結合現有各類阻隔帶,綜合考慮森林資源分布、火情等特點,合理設置林火阻隔網控制面積,林火阻隔控制面積宜由大到小,逐步加密林火阻隔網密度。
二、堅持因險設防、注重實效原則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因險設防,并根據防火區域的地形、氣候、可燃物、經濟管理水平、火源、火行為、交通條件、撲救能力等條件,通過比較、論證,確定安全、經濟、合理、適用的建設方案,按照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構建生物阻隔帶、工程阻隔帶、自然阻隔帶為一體的林火阻隔系統。
三、堅持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原則
根據森林資源條件、保護對象重要性,以及森林火災發生、發展自然規律、可控程度、防控基礎,對林火進行科學分類和布局,分區、分類進行林火管理與控制。根據大寧縣森林火險區劃等級、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及火災發生頻度,優先在重點火險區、國有林區、國家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重點公益林區等區域建設林火阻隔系統。
四、堅持阻火為主、多重效益兼顧原則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綜合考慮林區的地形、地物特點,充分利用河流、水域、裸露山脊、裸巖、道路、溝壑等阻火障礙物,實施組合阻隔。在立地條件優越,適宜防火樹木生長的區域,優先建設生物阻隔帶,在滿足阻火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林火阻隔系統的多重效益。
第三節??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年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16年2月);
3.《森林防火條例》(2009年1月);
4.《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LY/T1063—2008)》
5.《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林規發〔2016〕178號)
6.《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LY1063-2008);
7.《大寧縣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年—2025年)
8.《大寧縣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大寧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2021年6月)
9.大寧縣林業局提供的其他有關項目背景、技術、經濟等基礎資料。
?
第四節?規劃范圍與期限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規劃范圍為大寧縣全域,總面積962平方千米。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規劃期限為2023—2035年,2022年為規劃基準年,2035年為規劃目標年。
第五節?建設目標
按照“因險設防、重點突出、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帶的基礎上,統籌規劃林火阻隔系統。開展以生物阻隔帶、工程阻隔帶、自然阻隔帶為一體的綜合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提高林分阻火能力,不斷滿足新時期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區建設對林火阻隔系統建設的需求,至2035年末,全縣林火阻隔帶總長度達到477.82千米,密度5米/公頃,其中:生物阻隔帶長度106.32千米;工程阻隔帶308千米;自然阻隔帶123千米?;拘纬梢陨锓阑鹆謳?、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相結合的林火阻隔網絡體系,實現森林防火與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效合力,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新大寧”提供生態保障。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主要指標表(2023--2035)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2年 現狀值 | 2035年 目標值 | 指標屬性 |
1 | 24小時火災撲滅率(%) | 100% | 100% | 約束性 |
2 | 森林火災受害控制率(%) | <0.3% | <0.3% | 約束性 |
3 | 生物防火林帶密度(米/公頃) | 0.1 | 1.1 | 預期性 |
4 | 林火阻隔網密度(米/公頃) | 2.63 | 5.0 | 預期性 |
?
第四章?建設布局與建設方案
林火阻隔系統是有效防止火災蔓延、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的根本措施,是森林火災預防體系的基礎工程。目前大寧縣的防火阻隔網絡建設較為薄弱,主要依靠道路、護坡以及部分生物隔離帶等進行阻隔,仍需加強建設。
按照《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標準(LY/T5007-2014)》規范要求,遵循“因險設防、重點突出、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實際考量大寧縣的地形、氣候、交通條件、撲救能力等綜合條件,在省界、縣界、鄉鎮之間,在充分利用自然隔離帶的基礎上,切實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生態安全,合理規劃林火隔離帶,與現有隔離帶聯通構成閉合圈,形成阻隔功能較強,自然、工程、生物相結合的高效林火阻隔網。對于國家森林公園、國有林場、重點隱患區同樣合理布置林火隔離帶,達到阻隔重大森林火災、及時撲救森林火災的目的。
根據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現狀,結合大寧縣國土空間生態安全格局依據《大寧縣森林防火規劃(2023—2035年)》,確定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布局: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布局表
區域布局 | 較高火險區 | 一般火險區 |
大寧縣 | 包括:太古鎮、曲峨鎮、三多鄉 | 包括:昕水、太德 |
工作 重點 | 逐步建設以生物阻隔帶為主的林火阻隔系統,形成阻隔功能較強,自然、工程、生物相結合的高效林火阻隔網。 | 根據實地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適當建設生物阻隔帶,主要布設國有林地及山腳田邊的林農交錯地帶。 |
?
目前大寧縣的防火阻隔網絡建設較為薄弱,現有生物防火林帶僅 8.32千米,目前主要依靠工程阻隔帶、自然阻隔帶進行阻隔,部分生物防火林帶防火效能低,亟需加強生物防火林帶的新建和改造。
(一)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方式
落葉松、連翹具備以下特點:在當地生長枝葉茂盛、含水量大、耐火性強、含油脂少、不易燃燒,是抗火樹種;生態習性適應,為當地鄉土樹種。完全符合防火林帶樹種阻火、適生、無害、有經濟價值的要求,同時本次規劃建設生物防火帶主要地點是在山脊處,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確定本次新建生物防火林帶樹種為易于成林的連翹、落葉松等鄉土樹種。樹種配置盡可能營造混交林,最終形成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植物、多色彩的自然景觀。規劃新建生物防火林帶15千米。
2.改造生物防火林帶
大寧縣受氣候、土壤等生態因素的影響,新建生物防火林帶周期長、成林慢,同時生物防火林帶主要建設在山脊,立地條件較差,撫育管理跟不上,部分生物防火林帶存在生長不良和斷帶現象,防火效應低。
生物防火林帶改造工程主要采取對現有林進行改造的形式,在易燃針葉林四周或兩側,利用難燃抗火性植物或樹種,輔以人工改造措施(如清理、補植補播、撫育、除雜、保護),促其成為阻火林帶,提高防火功效。根據大寧縣的實際情況,改造生物防火林帶的位置主要有道路、水渠兩側、山脊、山坡和溝谷,防火林帶寬度應以滿足阻隔林火蔓延為原則,重點火險區防火林帶寬度15—30米,其它區域防火林帶寬度10—20米,陡坡和峽谷地段應適當加寬。樹種選擇具有耐火性強的常綠闊葉樹種。同時,每年定期清理地表可燃物一次,清理后,地表可燃物干重控制在2000千克/公頃以下。規劃:改造建設生物防火林帶98千米。
(二)生物防火林帶營造技術
1.建設模式
根據大寧縣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現狀、自然地理特點、林火發生特點和防火林帶建設發展趨勢分析,采取人工喬木林帶及培育提高型防火林帶2種不同林帶結構與配置的模式。?
2.營造技術
(1)樹種選擇。營建防火林帶的樹種必須是耐火、阻火性能強,適應當地生長的樹種,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耐火阻火原則:枝葉茂密,含水量大,含油脂少,不易燃燒,耐火性、阻火性強。
②適地適樹原則:樹種特性與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因地制宜地選擇適應性強,萌芽能力強的樹種。
③技術成熟原則:種源豐富,育苗、造林技術成熟,易于操作。
④經濟價值原則: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群眾樂于種植。在滿足防火效能的基礎上,優先考慮經濟效益較好的樹種。
⑤生態景觀原則:在樹種配置和結構布局時,選擇既能提高防火效能,又能改變林相景觀的樹種,喬木與小喬木、灌木相結合,營造錯落有致、季相變化、絢麗多彩的邊境生態景觀林帶。
(2)造林樹種確定。通過對多個樹種的耐火性、阻火性、生態適應性、技術成熟性、經濟性、生態效益等因素的綜合分析,結合大寧縣的立地條件,確定生物防火林帶規劃、新改造防火林帶、培育提高型防火林帶造林樹種均選擇木荷、油茶等樹種。
(3)林帶結構。根據不同區段的地形地勢、立地條件,安排適宜的防火林帶造林樹種。為便于管理和施工以及提高防火林帶阻火隔火效能,林帶結構以營造單層同齡純林為主,并在適宜區段選擇營造復層混交結構的林帶。
(4)種苗選擇。選擇良種壯苗。
(5)造林技術設計。
①新建生物防火林帶
A:林地清理整地。清山、整地時間在造林前1~2個月進行,鏟除雜草,挖除草灌根,開定植穴,穴的規格一般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使土壤完全風化,土回填,保持水分,以利于苗木生長。
B.造林密度。合理的造林密度,保證林帶內良好的透風條件,既能減緩、阻止林火的蔓延,又能防止空氣形成強大對流柱或火爆產生飛火而引發新的火點,發揮防火林帶阻火、隔火、斷火的森林防火作用。造林密度以成林后完全郁閉、能抑制易燃雜草和易燃灌木的生長為宜。新造防火林帶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及時進行補植。根據實際,確定栽植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1.5米×2米或2米×2米。
C.栽植技術。2—3月間幼苗尚未萌動前的陰雨天定植,撕開營養袋,苗放正,培土壓實,坑面蓋碎土。
D.撫育管護措施。防火林帶建設初期是沒有阻火效果的,還有可能因缺少森林郁閉陽生雜草叢生而助長邊境火蔓延,因此,撫育管理對防止林火蔓延,尤其是對防火林帶幼林生長尤為重要。為此,防火林帶造林后連續撫育3年,第一,二年每年2次,分別于5~6月和8~9月進行,第三年1次,于5~6月或8~9月進行,松土除草,造林當年宜淺,以后宜深,幼樹根蔸邊宜淺,向外適當加深。以后每年不定期砍除病蟲木和被壓木,清理地表可燃物,地表可燃物長期控制在2000千克/公頃以下。防火林帶郁閉成林后,開始進行修枝,確保枝下高在林木高度的1/2左右,培育理想的林冠和保持林帶良好的通風條件。
②改建生物防火林帶
主要在對原防火效能差得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進行,整地時,全面鏟除易燃灌木及雜草,按造林密度在林內間伐開出林中空地,對郁閉度低的林分可直接伐除,整地造林。要清理瀕死木、枯立木、枯倒木,挖除草灌根,塊狀整地,挖明坎,規格一般40厘米×40厘米×30厘米,表土回填。補植造林密度根據具體樹種,按不低于每公頃1500~2000株設計。造林后連續撫育3年,第四年及以后每年砍灌一次,并及時伐除病蟲木和被壓木,清理地表可燃物,地表可燃物長期控制在2000千克/公頃以下。防火林帶郁閉成林后,應定期進行修枝,確保枝下高在林木高度的1/2左右,培育理想的林冠,保持林帶通風條件良好。 ????????
通過人工措施,用無生命的阻火障礙物營建的防火區域,依據林火阻隔系統是否投資建設,分成兩類:建設類和利用類。
(一)建設類
森林防火應急道路是森林防火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撲火隊伍和物資裝備迅速到達火場的重要通道,是實現森林火災“打早、打小、打了”的重要保障。據調查,當前大寧縣林區防火道路存在建設標準低、通行能力差、布局不合理、斷頭路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防火應急道路按照撲火力量最短時間到達火場的路徑設計,針對道路現狀,結合防火分區,以完善重點火險區的防火主干道和防火支道為主,新建與升級改造相結合,合理增設防火線路、適當調整道路級別,確保道路通暢,縱橫成網,標識明顯,使林區道路狀況和路網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增強車輛、機械通行能力,為快速撲救火災提供保障。通過打通林區內部斷頭路(水毀路),升級改造集材廢棄路和簡易路,結合風景名勝區、旅游景點和重點林區、林場道路建設,與林區現有外部道路構建布局較為合理,結構較為完整的防火應急道路網絡。 規劃新建(改建)防火應急道路25千米,其中:新建20.0千米;改建5千米。
???? ?1.道路等級。根據大寧縣森林防火工作要求,林區應急道路建設標準按照路基3.5米、路面2.5米執行。部分環山道路、景區主干道、與外部連接道路建設標準適當提高,建設時可視實際情況進行路基加寬、路肩加固等調整。
2.道路結構。路面采用瀝青或水泥等材質,具體根據應急道路建設區域確定。
(二)利用類
充分利用分布在林火阻隔系統規劃位置上的林區道路、水渠、電力高壓線走廊等設施,其中林區道路路基寬度應大于4米,水渠應常年流水且渠面寬度大于4米。擬利用的工程阻隔帶寬度小于15米時,應在自然阻隔帶的一側或兩側加寬建設生物阻隔帶或工程阻隔帶。規劃維護、完善利用類工程阻隔帶:25千米。
分布在林火阻隔系統規劃位置上,利用寬度大于15米、地域上連片的自然阻隔帶(河流及河灘、天然溝壑等),對已經納入的阻隔系統應定期檢查、維護,確保防火功能的持續發揮。自然阻隔帶利用寬度區域遭到破壞,失去林火阻隔功能的,應及時補建生物阻隔帶或工程阻隔帶。擬利用的自然阻隔帶寬度小于15米時,應在自然阻隔帶的一側或兩側加寬建設生物阻隔帶或工程阻隔帶。規劃建設維護自然阻隔帶101千米。
第三節?規劃建設進度安排
規劃至2035年末,全縣建設、維護林火阻隔帶477.82千米,其中:生物防火林帶長度106.32千米(新建生物防火林帶98千米,維護生物防火林帶8.32千米);工程阻隔帶249千米(其中:新建防火應急道路25千米;維護防火應急道路224千米);持續維護自然阻隔帶123千米。
2024年,在國有林場新建生物防火林帶10000米;改建生物防火林帶4320米。新建防火應急道路3000米。
2025年,在國有林場新建生物防火林帶10000米;改建生物防火林帶4000米。新建防火應急道路5000米。
2026年—2035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帶78千米;新建防火應急道路17000米;改造自然阻隔帶123千米。
一、投資估算原則
(一)堅持實事求是、準確計算、科學安排、厲行節約的原則;
(二)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合理使用、注重效益、分項核算、??顚S玫脑瓌t;
(三)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優先解決突出問題的原則;
(四)堅持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原則。
二、投資估算依據
(一)《森林防火工程技術標準》(LYJ127-2012);
(二)《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林規發〔2014〕19號);
(三)《林業建設項目管理文件資料匯編》(2006.10);
(四)《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
(五)建設及安裝工程按大寧縣近幾年來同類工程費用進行估算;
(六)人工費和材料、物資設備采購價格按當地市場現行價格,運雜費計入設備價格中,不另行計?。?/span>
(七)建設單位管理費計算按照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財建〔2002〕394號)執行;
(八)其他費用率和基本預備費率按一般要求計算。
一、投資標準測算
按照《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16)和《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相關要求,進行測算。新建生物防火林帶林地清理、栽植為每畝為1工日;整地每畝為2工日;撫育每畝為6工日;林業生產勞動定額及勞動力價格按2022年當地市場平均價計算,每工日為200元。改造生物防火林帶各工序用工量和補植補造苗木數量經測算為新建工程量50%。苗木價格根據當地市場調查測算確定(生物防火林帶平均寬度按20米計算)。新建防火應急道路根據當地市場調查測算,按每千米30萬元計算;改建防火應急道路,按每千米20萬元計算。自然阻隔帶維護費,規劃期按每千米15000元計算。工程阻隔帶維護費,規劃期按每千米30000元計算。(詳見下表)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投資標準測算表
???????????????????????單位:元/公頃、元/千米
類?型 | 林地清理 | 整地 | 栽植 | 撫育 | 苗木 | 投資公頃 合計 | ? 投資???合計 ? |
新建生物防火林帶 | 3000 | 6000 | 3000 | 15000 | 22500 | 49500 | 99000 |
改建生物防火林帶 | 1500 | 3000 | 1500 | 9000 | 11250 | 24750 | 49500 |
新建防 應急道路 | 0 | 0 | 0 | 0 | 0 | 0 | 300000 |
改建防火 應急道路 | 0 | 0 | 0 | 0 | 0 | 0 | 200000 |
維護 自然阻隔帶 | 0 | 0 | 0 | 0 | 0 | 0 | 15000(2023-2035) |
維護 工程阻隔帶 | 0 | 0 | 0 | 0 | 0 | 0 | 30000(2023-2035) |
根據年度投資估算,規劃總投資額為2990.584萬元;新建生物防火林帶費用970.2萬元,占總投資的32.44%,改建生物防火林帶費用41.184萬元,占總投資的1.38%,新建防火應急道路費用750萬元,占25.08%;維護防火應急道路費用849萬元,占總投資的28.39%;維護自然阻隔帶費用184.5萬元,占總投資的6.17%;其他費用125.8萬元,占4.21%;基本預備費69.9萬元,占2.34%。投資估算構成指標詳見下表。
大寧縣林火阻隔系統規劃投資估算構成表
序號 | 項目 | 數量 (千米) | 單價 (萬元) | 投資額 (萬元) | 投資比重(%) |
總投資 | 2990.584 | 100 | |||
一 | 工程費用 | 2794.884 | 93.46 | ||
新建生物防火林帶 | 98 | 9.9 | 970.2 | 32.44 | |
改建生物防火林帶 | 8.32 | 4.95 | 41.184 | 1.38 | |
新建防火 應急道路 | 25 | 30 | 750 | 25.08 | |
維護自然阻隔帶 | 123 | 1.5 | 184.5 | 6.17 | |
維護工程阻隔帶 | 283 | 3.0 | 849 | 28.39 | |
二 | 其他費用 | 125.8 | 4.21 | ||
三 | 基本預備費 | 69.9 | 2.34 |
林火阻隔系統的建設、完善,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思想,推動大寧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規劃實施后將極大地提高大寧縣森林火災的阻隔功效,及時、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切實保障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林火阻隔系統建成后,能降低森林火災隱患,顯著提升大寧縣綜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能力,保護森林資源,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有效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
一、保護生物多樣性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一方面減少了森林免受火災的毀滅性破壞,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境得以保存;另一方面,以落葉松 、連翹等耐火闊葉樹種構成的生物防火帶能夠和現有松、杉等針葉樹種形成混交林,有利于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提升森林抗病蟲害能力,進一步保護和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
二、涵養水源
森林是水資源的天然蓄水庫,良好、穩定的森林群落能夠持續維持及提升森林涵養水源等能力,提供良好水質和穩定水量。林火阻隔系統建成后,能有效減少重大森林火災發生,減少林火過火面積,保護森林資源,降低地表雨水徑流量,降低雨季洪峰高度,對提高平水期的水位和改善水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水土保持
生物防火林帶樹冠能夠截留雨水,同時根系能夠不斷吸收水分和固土作用,可有效減少地表徑流,減少土壤侵蝕,改良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和減少河道淤沙,防止水土流失,對保護規劃區土壤將起到重要作用。
一、降低森林火災隱患,維持社會穩定
林火阻隔系統建成后,利用林火阻隔林帶這道“綠色屏障”可阻隔農耕區引發的火源,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的蔓延,把火災撲滅在初發階段,從而把受災面積控制在最小范圍。能減少森林火災隱患,顯著降低森林火災損失,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和重要基礎設施安全,有利于維護林業生產秩序、穩定山區經濟,促進全縣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全民防火意識,促進社會穩定
????林火阻隔系統的建立,本身就是利國利民的重大工程,相對標語、牌匾、橫幅等防火宣傳途徑,在村莊、道路旁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阻隔帶,能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對增強全民森林防火意識,自覺保護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增加就業機會,保障社會穩定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和維護,特別是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需要使用大量的勞動力,從事苗木培育、營造林、林木保護等林業生產活動,創造了較多就業機會;營造的生物防火林帶充分利用了土地,增加了林地產出,提供了木材及林副產品,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需求;林帶建設分布廣,將森林分割、封邊成塊,增強了森林景觀的多樣性,豐富了森林旅游資源,提升了區域氣候環境質量,為社會提供了更多休閑選擇,有利于全縣森林旅游業健康穩定發展。同時進一步拓寬林區人民收入,大幅提升人民幸福感。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一項綠色防火戰略工程。對保護森林資源、鞏固綠化成果、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必須有堅強的組織保障。規劃實施以林長制為抓手,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納入當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工作目標,細化責任,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使項目建設有章可循。?林業主管部門成立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小組,負責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指導、檢查驗收等日常工作,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監督地開展林火阻隔系統建設。
?
????建立森林防火責任目標考核制,加強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考核,?層層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獎懲。嚴格執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與營造林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四同步”。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是一項投資大、時間長、見效慢的公益型項目,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的原則,森林防火工作以地方為主,中央財政對跨區域的或邊境的森林防火,以及重特大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給予適當補助。依據《森林防火條例》的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應將森林防火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證森林防火工作需要。為保障項目實施,項目單位應積極申報國家林火阻隔系統建設項目,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投入,同時整合相關林業項目建設資金用于建設林火阻隔系統,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依據《山西省森林防火條例》規定,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資金、捐贈物資和技術支持。
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嚴格執行項目管理制度,嚴把工程管理質量關。嚴格項目財務管理制度,按照資金使用相關規定,對項目建設資金設立專戶,??顚S茫瑖澜麛D占、截留、挪用,確保項目資金合理使用和項目建設質量。落實項目配套或自籌資金及項目日常運行維護資金,保證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實施。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和工程監理制度。建立項目建設檢查管理制度,跟蹤監測規劃實施情況,定期對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同時,接受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和取得成效。
加強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宣傳工作,完善宣傳設施,創新宣傳機制,豐富宣傳手段,注重實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宣傳欄、微信群、視頻直播平臺、文藝演出等方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主要公路和公共場所懸掛防火彩旗、標語橫幅,使宣傳覆蓋面達100%。發揮國有林場的模范帶動作用,鼓勵和提倡營造林企業和大戶按照相關要求營造林火阻隔帶,增強社會公眾森林防火意識。發揮各類社會力量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凝聚起自覺進行森林防火建設的強大合力。
主辦: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2021003345號-1 網站標識碼:141030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大寧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