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文件 > 政府辦文件
發布機構: 索 引 號:
標     題: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3-09-19
文     號: 大政辦發〔2023〕43號 發布日期: 2023-09-29
主題分類: 工業、交通 主 題 詞:
【字體:

大政辦發〔202343

?

?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

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新編制的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919??????

?

此件公開發布?


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

?

一、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提高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建立高效應急響應機制,有序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工作,減少危害后果,編制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山西省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臨汾市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臨汾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臨汾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

1.3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屬地為主、科學應對,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縣行政區域內因極端惡劣天氣等自然災害、道路交通事故等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因地震等不可抗力引發的嚴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情況,本預案作為配合預案執行。

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2.1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體系

全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體系由縣級指揮部及辦公室、各鄉鎮指揮部組成。

2.1.1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

??長:分管公安工作的副縣長。

副指揮長:縣政府辦副主任,縣公安局副局長、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武警大寧中隊隊長。?

成員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大寧分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工信局、縣氣象局、縣銀監辦公路段、縣教科局、武警中隊、縣消防大隊、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融媒體中心、縣醫療保障局等有關單位分管負責人。

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辦公室主任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兼任。(縣指揮部組成及職責見附件)

2.1.2鄉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

級人民政府設立相應的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鄉級指揮部是應對本行政區域內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的主體。

2.1.3其他

跨省界的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救援工作,由省級指揮部指揮,并負責與相鄰省份協調;跨設區的市界的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由事故起始點所在市級指揮部指揮,省指揮部予以協調;跨縣、區界的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由事故起始點所在縣級指揮部指揮,級指揮部予以協調。

2.2現場指揮部

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如事件影響程度達到應急響應級別,事發地人民政府在接到報告后,要協調各應急救援力量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現場指揮部設指揮長、副指揮長,下設綜合協調組、搶險救援組、醫學救援組、安全保衛組、應急保障組、新聞報道組、善后工作組和專家組等8個工作組。各工作組的設立及人員組成可結合實際進行調整。公安部門可先行成立案(事)件調查組,開展案(事)件原因調查。

2.2.1綜合協調組

????長:縣公安局主要負責人

??長:縣交通運輸局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氣象局、縣工信局、武警中隊、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貫徹落實縣指揮部各項指令,協調調配救援力量及設備,研判突發事件態勢,督促各成員單位有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監測事發地氣象環境變化等,綜合匯總應急處置信息并向上級部門報告傷亡人員情況。

2.2.2搶險救援組

????長:縣公安局負責人

??長:縣消防大隊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縣公路段、縣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大寧分局、縣住建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武警中隊、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負責制定實施搶險救援方案,搜救被困群眾及死傷人員;監測、控制、排除現場險情;與醫學救援組協調配合,互通信息。

2.2.3醫學救援組

????長: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民政局、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負責統籌調配緊急醫學救援力量,開展傷病員現場搶救、轉運接診和心理援助、醫療衛生保障等工作;妥善處置遇難人員遺體;核實統計并向現場指揮部報告人員傷亡和救治情況信息。

2.2.4安全保衛組

????長:縣公安局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武警中隊、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負責現場安全警戒,保障現場及周邊環境秩序;分流疏散事發區域車輛、人員,根據情況采取限制通行措施,疏導搶險救援通道。

2.2.5應急保障組

????長:縣交通局負責人

??長:縣應急管理局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財政局、縣工信局、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協調運力優先保障救援人員、裝備和物資的運輸需要,以及搶險救援車輛的免費通行;根據需要緊急調撥設備裝備,做好事故現場內外應急通信保障:做好各項應急資金保障。

2.2.6新聞報道組

????長:縣委宣傳部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委網信辦、縣融媒體中心、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根據縣指揮部辦公室提供的信息,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的新聞報道,積極引導輿論。

2.2.7善后工作組

????長:縣應急管理局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縣財政局、縣司法局、縣銀監辦、事發地鄉鎮級應急指揮部有關單位

職 ???責:負責督促落實受困群眾臨時救助工作,協調調集受困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組織群眾轉運、離開事發區域;開展傷亡人員保險賠付等工作。

2.2.8專家組

根據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具體情況,由現場指揮部抽調指派成立專家組。

職 ???責: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研判,指導現場處置;參與事故調查、損失評估。

三、風險防控

級人民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制度,明確各部門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職責。公安部門要嚴格劇毒化學品、民爆物品的購買審批和備案管理。公安交警部門要加強路面巡查及重點車輛管控,分析研判本轄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要進一步規范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通行管理,嚴格按照規定時間、規定路線行駛,消除隱患風險。交通運輸部門要做好道路巡檢維護,健全各類道路安全附屬設施,減少路面安全隱患;嚴格客、貨運特別是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企業、從業人員、運輸押運人員的審核準入門檻,對道路運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應急管理部門要督促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做好危險化學品源頭管理,開展應急培訓、宣傳,加強隊伍應急處置能力訓練。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移動式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的質量檢查,避免存在問題的罐式集裝箱、汽車罐車等帶病出廠上路。

四、監測和預警

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能開展監測預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自然資源、氣象部門要建立地質災害、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機制,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風險等級預警,及時推送相關部門。公安交警部門要建立民警發現、群眾發現、技術發現為主的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化的道路交通突發事件監測體系,實現氣象監測預警與公安交管應急處置互通融合,并通過各類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引導群眾科學選擇出行方式,提前進行車輛分流。當發生雨、雪、霧、霾等災害性天氣或道路結冰,嚴重影響到道路交通安全,氣象部門已發布黃色以上預警;危害重要國省道交通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面塌陷等險情預計出現或已經出現,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已發布黃色以上預警;或公路運營單位在工作中發現上述隱患影響通行情況,各成員單位應互通信息,及時向縣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相關變化情況。縣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各部門報送的信息,開展分析研判,確定交通安全預警的發布和解除,加強所涉國、省道等重要路段管控,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路面情況等,先行應急準備并報縣指揮部。各級應急指揮部及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做好應急準備。

五、應急處置與救援

5.1信息接報核查

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公安或交通運輸部門接到報警或監控發現異常情況后,應立即指派就近的公安交警或交通運輸部門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核實情況,根據事件性質及嚴重情況,按照信息報送相關規定報送上級主管部門、事發地指揮部辦公室。

5.2先期處置

公安或交通運輸部門在核實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后,應視情立即通知衛生健康、消防救援等部門趕赴現場開展先期處置。公安部門立即控制肇事嫌疑人員和車輛,固定現場,收集痕跡物證,開展初步勘察,防止原始證據滅失;公安交警部門設置警戒標識,必要時實施交通管制,防止事態擴大、二次事故等,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消防救援、衛生健康等部門迅速調集裝備、人員投入應急搶險救援,減少和控制害后果。突發事件達到響應條件,公安交警部門應立即通過公安機關報事發地人民政府,請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同時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如涉及路面結冰、積雪、團霧、重污染天氣、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山崩及交通設施出現嚴重損壞等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災害性天氣、自然災害等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公安交警部門應立即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全力分流疏導,減少路面直流車輛、人員;交通運營部門協助,立即開展鏟雪融冰、清理路面障礙、修復損毀路面、裝設信息提示燈等工作,配合事發地人民政府轉運受困群眾及救援物資;民政、衛生健康部門應根據實際需求調集發放生活物資,救助和安置受困群眾,進行心理干預、醫療護理等工作;氣象、生態環境、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加密監測事發地公路沿線天氣、空氣污染、自然災害等情況,提供預警信息;其他部門配合實施應急處置。如涉及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應急管理部門在接到縣指揮部指令或縣指揮部辦公室通知后,要協調、調動有關救援力量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并責成相關危險化學品企業做好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所載貨物的臨時存放。如涉及移動式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市場監管部門要協調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監測認定,提出應急措施和設備處置方案,并開展相應的應急救援和查處工作。涉及上述兩種交通事故,氣象部門要對現場周邊風向、風速、雨量等進行氣象監測和預報,生態環境部門要趕赴現場對事發地周邊進行監測,劃定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等次生災害的區域并發出預警,開展相關先期處置。事發地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后,要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成立現場指揮部積極處置,控制事態發展。短時間內無法確定嚴重程度的,現場指揮部按初步預判的級別啟動響應,后期結合實際變更響應級別、應對措施等。當突發事件的可控性和影響范圍超出事發地應急能力時,要及時請求上一級人民政府援助。

5.3應急響應分級及響應程序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影響嚴重程度、傷亡人數和處置需要等,按照國務院及公安部有關規定,縣級應急響應等級由低到高分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4個等級,分別對應相應應急響應程序。

5.3.1四級響應

發生以下情形之一時,啟動四級響應:①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的;②發生客車、校車道路交通事故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傷亡的;③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泄漏、爆炸、燃燒的,或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④縣指揮部認為需要啟動四級響應的其他情形。

符合四級響應條件時,由縣指揮部辦公室視情況派出相關人員趕赴現場,指導現場指揮部應急處置工作,并通過視頻調度、警用通信等技術手段掌握現場及周邊道路通行情況。縣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視情況趕赴現場,向縣指揮部匯報,同時根據需要調派縣級有關成員單位趕赴現場參與工作。

5.3.2三級響應

發生以下情形之一時,啟動三級響應:①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失聯、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傷亡;②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泄漏、爆炸、燃燒的,造成3人以上5人以下失聯、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傷亡的,或可能造成一定環境污染的;③出現災害性天氣或自然災害,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甚至阻斷交通,涉及2個以上相鄰縣或2個相鄰設區市國省道的;④縣指揮部認為需要啟動三級響應的其他情形。

符合三級響應條件時,縣指揮部派出由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的工作組,由指揮長帶隊趕赴事故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根據現場情況,調派救援、增援隊伍力量,開展傷員救治救助、現場勘查等工作,減少或減輕危害后果;做好車輛、通信、電力等保障工作;加強對重點部位和危險源的排查和安全處置,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及時報送信息,適時舉行信息發布會,做好輿情引導。

5.3.3二級響應

發生以下情形之一時,啟動二級響應:①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上人以上30人以下失聯、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傷亡;②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泄漏、爆炸、燃燒,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失聯、死亡,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傷亡,或可能造成較大環境污染等嚴重影響災害的;③出現災害性天氣或自然災害,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甚至阻斷交通,涉及3個以上6個以令下相鄰設區市國省道的;④縣指揮部認為需要啟動二級響應的其他情形。

符合二級響應條件時,指揮長向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報告,啟動二級響應。在加強現場指揮部力量和做好應急響應重點工作基礎上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5.3.4一級響應

發生以下情形之一時,啟動一級響應:①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0人以上失聯、死亡,或100人以上傷亡;②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泄漏、爆炸、燃燒,造成10人以上失聯、死亡,或50人以上傷亡,或可能造成重大環境污染等惡劣影響的;③出現災害性天氣或自然災害,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甚至阻斷交通,涉及6個以上相鄰設區市國省道的;④縣指揮部認為需要啟動一級響應的其他情形。

符合一級響應條件時,指揮長向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報告,啟動一級響應。在加強現場指揮部力量和做好應急響應重點工作基礎上,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5.4信息報送

信息報告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已確認的傷亡人數、可能被困人員、涉事車輛、道路通行條件及運輸貨物等情況。涉及危險化學品要注明危險化學品名稱、性質、形態、運載量、危害后果,是否發生泄漏、燃燒或者爆炸,可通過電話、傳真、應急專用網絡等方式進行緊急情況信息報送。?

公安部門接到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報警后,應立即通知路面巡邏民警趕赴現場處置,迅速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上級公安機關,并通報當地交通運輸、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報告,尤其是危險化學品運輸交通事故信息報告后,應當按照《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相關規定,迅速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并及時協調相關部門,做到信息共享、按職責處置。

事發地人民政府接報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后,應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事件情況,緊急事項可越級上報。

5.5輿情管控與信息發布

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公安部門應啟動網絡信息監測工作,全面掌握網絡輿情動態,及時采取措施應對處置,預防和消除不實信息傳播、輿情隱患產生。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由現場指揮部統一發布。指揮部辦公室協助做好相關工作。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有重要變化應隨時發布。涉密事件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5.6涉嫌犯罪排查

事發地公安部門應成立案(事)件調查組,在應急處置中及時保護現場,發現、固定、提取現場痕跡、物證,進行現場調查訪問、調取監控錄像,制作現場勘查工作記錄,啟用技偵手段分析研判,嚴格排查線索,第一時間開展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驗和涉嫌犯罪調查工作,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5.7響應結束

現場應急處置結束,由現場指揮部報告縣指揮部,批準后終止應急響應。

縣指揮部指導事發地人民政府做好善后各項工作。

六、總結評估

各級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對預警信息、應急響應、處置情況、應急保障、協同作戰等進行總結評估。事發地公安交警部門應形成事故專項報告,報上級主管部門。各成員單位應總結經驗教訓,健全應急機制,夯實基礎工作,完善應急預案。

七、后期處置

7.1保險理賠和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7.1.1保險理賠

銀監應組織、督促相關保險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保險合同開展事故現場查勘、搶救費和喪葬費墊付、代位求償和保險理賠等工作;積極協調其他市縣保險監管部門及保險機構對非我縣的事故車輛開展墊付、理賠工作。?

7.1.2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警部門應通知相關救助基金服務站及保險機構墊付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搶救費用、喪葬費用,協助救助基金服務站向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義務人追償墊付的救助基金。賠償義務人未根據侵權責任全額償還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公安交警部門應依法暫時保管有賠償責任的肇事車輛。

發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或重傷員5人以上、或傷亡人員達5人以上等社會影響大的道路交通事故,需要救助基金墊付搶救費用時,發生地救助基金服務站應依據《山西省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應急墊付暫行辦法》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報告當地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縣級救助基金服務站、市級救助基金管理服務中心。縣級救助基金服務站應按照相關規定迅速完成救助資料的收集工作并報市級救助基金管理服務中心審核完成救助基金的墊付工作。

衛生健康部門應監督醫療機構及時搶救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申請救助基金墊付搶救費用。全縣各救助基金管理人及道路交通事故重傷員無差別急救綠色通道醫院要規范急救流程,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搶救費用墊付速度,主動為交通事故重傷員提供無差別的"預擔保、快搶救、后付費"的高效急救診療服務。

7.2應急救援資金

根據現場情況調動和使用機動車輛等開展的應急救援費用,由現場指揮部與事發地財政、應急管理部門協商,按照分級負擔原則予以保障。

7.3司法救助

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無力訴訟或者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應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救助和幫扶。

八、應急保障

8.1經費保障

鄉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分級負擔的基礎上,應將公路交通安全應急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編制、評審、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相應納入應急經費予以保障。對應急處置工作中征用的各種社會車輛、個人資產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8.2裝備保障

各成員單位要建立物資裝備保障制度,加強各項應急物資儲備,統籌縣級和鄉級倉儲資源。公安、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部門要整合應急資源,加強搶險救援工程、應急物資裝備的建設,確保在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調撥使用,滿足應急工作需求。

8.3基礎設施保障

交通運輸部門要規范道路交通標線標志標識,加強應急避險設施建設,規范和保障隧道內配套設施的正常使用。應急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確定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作為危險化學品暫存和卸載備選點,消除運輸危險化學品事故車輛臨時存放困難和隱患。

8.4數據共享保障

各成員單位要建立應急聯絡人制度,及時更新手機、辦公、應急電話號碼,確保部門間聯絡暢通。各成員單位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相關應急管理類數據信息互通共享,切實保障應急工作需要。

8.5搶險隊伍保障

各成員單位應按照職能加強公路運輸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車輛事故、路面搶通搶險、緊急醫學救援等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鄉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機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并為專業救援隊伍購買人身意外險。

九、附則

9.1預案管理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各成員單位應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本地、本部門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各成員單位要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對預案的可操作性進行檢驗和評估,并根據預案管理規定和實際情況變化,適時組織預案修訂。

9.2說明

本預案所稱的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9.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

附件: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機構及職責.doc



相關解讀:【圖解】《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大寧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的通知》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大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2021003345號-1  網站標識碼:141030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大寧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2602000101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